車與車狹路相逢 向左走向右走 |
編輯:青島誠得駕校 時間:2013/05/13 字號:大 中 小 |
摘要:車與車狹路相逢 向左走向右走 |
汽車時代,人成了汽車里的人,人與人的狹路相逢,成了車與車的狹路相逢,人與人的擦身而過,成了車與車的擦身而過。自從人們開始把汽車作為代行者,城市的條條大道,亦或是尋常小巷,只要能開得進車的地方,不斷被這四個輪子的東西蠶食著,擠兌著,喘,喘不過氣了。 有車的日子,一天天,一月月,一年年地過去,人們越來越覺得,隨著不斷逼近車與車的安全空隙極限,四個輪子只能一慢再慢,最后甚至比不上蝸牛,因為前后左右都是車,蝸牛尚能行,車卻動不了。于是,坐在汽車里的人開始抱怨:還不如走路快。 也有人甩了車鑰匙,毅然走下了汽車,回歸綠色出行:步行或者自行車。但是,對于杭城每月以五位數增長的汽車量來說,“出走”綠色是綠色了,但對減輕交通壓力,實在是杯水車薪。沉重的擔子主要還是落在政府、落在政府相關部門身上,他們絞盡腦汁,想出種種緩解措施,日夜造路,景區限行,時段性單行,錯峰通行……他們幾乎難以hold住。 難以hold住的,不僅僅是這些。在紅燈停、綠燈行的路口,遇到天天日光浴的黑黑交警,為調節道路秩序而攔車,坐在車里的你是否很不耐煩地狂按喇叭,表示抗議?當你罵罵咧咧“怎么搞的”,你是否想過,自己身上吹拂著空調風,而他站在溫度已經高達五十攝氏度的地面上,卻依然要hold住鎮定的臉,大汗淋漓地揮手,外加包容你自私的不滿? 難以hold住的,不僅僅是這些。在遭遇早高峰,晚高峰,甚至夜高峰的時候,在極度擁堵的時候,你是否會大聲抱怨,甚至大聲責罵,又延遲了多少多少時間,又耽擱了多少多少事情?盡管他們竭其所能,把每一處可以利用起來的土地都翻起來;盡管他們搜腸刮肚,把每一個可行的措施都落實起來。 不過,他們還是hold住了,因為他們不會輕言放棄。因為他們hold住,在這個城市,我們依然可以那么安然地車來人往,向左走,向右走。 |
上一條:汽車“三包”出臺有望進一步規范市場競爭 | 下一條:日系車價格小幅上漲 韓系車“性價比”搶市場 |